上個月的香港遊amy特地安排了一個下午參觀「香港歷史博物館」,amy很喜歡這種知性之旅,因為可以透過博物館這個縮影了解當地的歷史與在地文化;對一個城市有更多的了解有助於旅程的充實,也能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。
「香港歷史博物館」位於尖沙咀,搭地鐵的話從尖沙咀站B2出口,大概需走上20分鐘左右。因為離我們住的「半島酒店」說遠又不是很遠,但也沒近到可以用走的,所以搭計程車最方便,20塊港幣就到了。
「香港歷史博物館」這裡的環境很好,附近的建築物都很有特色。
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市政局於1962年在大會堂成立的「香港博物美術館」。1975年7月,「香港博物美術館」一分為二,分拆為「香港藝術館」和「香港博物館」。新成立的香港博物館初時租用尖沙咀星光行為館址,1983年遷往九龍公園臨時館址,1998年7月遷至尖沙咀漆咸道南現址。「香港博物館」由1998年4月1 日起,易名為「香港歷史博物館」。(資料來自官網)
香港歷史博物館新館,總樓面面積17,500平方米,由香港政府撥款港幣三億九千萬興建,是一座綜合性的現代化博物館大樓,建築物乃由香港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(Palmer & Turne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Ltd.)按照威拿.莊信先生(Mr. E. Verner Johnson)的建築概念設計而成;其外型、色調與毗鄰的科學館互相協調,形成一個博物館組合。(資料來自官網)
一走進「香港歷史博物館」映入眼簾的是這些上頭寫著「香港故事」的黑白照片,很有那種走進歷史的感覺。
「香港歷史博物館」的入場券很便宜,一張才10塊港幣。
「香港歷史博物館」裡有分常設展覽和專題展覽,這天我們主要參觀「香港故事』這個常設展覽。
「香港故事」從籌劃到完成整整花了六年,耗資一億九千萬港幣,整個展場佔地七千平方米,共有8個展區,分佈於兩層展廳;通過逾4,000件展品、750塊文字說明、多個立體造景及多媒體劇場,配以聲和光的特殊效果,栩栩如生地介紹香港的自然生態、民間風俗以及歷史發展。
「香港故事」的8個展區分別是:自然生態環境、史前時代的香港、歷代發展:從漢到清朝、香港的民俗、鴉片戰爭及香港割讓、香港開埠及早期發展、日佔時期、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,從四億年前的泥盆紀開始,以1997年香港回歸做結。
史前時代的香港。考古資料顯示,香港早在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,且多棲息於海邊的沙丘之上。
香港的民俗。這個展區介紹香港及華南地區四個主要族群多采多姿的生活習俗。現場有一艘一比一大小的複製漁船可供參觀,以了解水上人家的生活、信仰和習俗。
香港的漁業是最古老的行業之一,在展覽裡有諸多介紹。
香港由於漁業的發展很早,因此從很久以前就開始製作魚乾儲存。
這次在長洲沒能親眼看到的大包山,沒想到在「香港歷史博物館」裡見著了,一比一大小的包山約有二層樓高,非常壯觀。
香港民俗展區介紹很多香港舊有的習俗和道地文化,展區很大,逛完後amy覺得這些民俗文化跟台灣的也有許多相似之處,讓人感到格外親切。
地下這一層樓的展區共有四個,到香港民俗區告一個段落,另外四個展區在一樓,整個展場的規劃真的很棒。因為照片很多,amy先分享前半部,明天再來分享後半部。
今年是香港節慶年,大家不妨趁此機會來趟香港地道文化之旅,接下來也會陸續有許多大型活動登場,有興趣的人可以點以下連結看看喔~。
- Jun 21 Mon 2010 08:10
香港歷史博物館(上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